Category Archives: 行业资讯

  • -

美高学生到底算不算国际生?

Category : 行业资讯

留学低龄化,越来越多家长选择在孩子9年级的时候就送孩子去美国高中读书,一来提前熟悉美国环境,适应美式教育;二来主要是希望申请美本时候可以有所加分。

那么问题来了:在美高读书还算国际生么?

所以今天我们就要跟大家分析一下到底美国大学如何评定国际生,申请中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

在这之前,我们先要了解的是一般中国学生可能被认定为国际生的情况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A:中国护照,无绿卡,9-12年级在大陆读书。这个毫无疑问了,完全都跟美国无关,必然是美国大学眼中的国际生了;

✔B:美国护照,9-12年级在大陆读书;

✔C:中国护照,有绿卡,9-12年级在大陆读书;

✔D:中国护照,无绿卡,9-12年级在美国读书。很多大学给在美高读书的孩子有个小福利,就是允许在美高读书四年(也有要求三年)的学生可以免除托福考试;

✔E:中国护照,有绿卡,9-12年级在美国读书。大部分学生官方解释对待这种学生基本上可以与美国学生无异。

除了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未对国际生有明文规定,根据综合大学前30的官方解释,基本上都认定A类和D类为国际生,即非美国公民或者非美国绿卡持有者均为国际生。

JHU: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is, regardless of where you live or go to school, based on your citizenship. You must either hold a U.S. Passport or Green Card to be considered domestic.

在约翰霍普金斯,不管你住在哪,就读于哪所学校,国际生的判定都是基于你的国籍。你必须有美国护照或者绿卡才会被认定为美国人。

个别学校也明确表示B类和C类也算国际生,比如哈佛,杜克,布朗,加州洛杉矶。

Duke:We categorize all applications from students attending schools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as international, even those from students who are US citizens. We categorize all applications from students who are not US citizens or US Lawful Permanent Residents as international, even those from students who are attending schools in the US

我们认为凡是在美国之外的国家就读高中的学生都是国际生,即使他们有美国身份;我们认为不是美国公民或者没有美国合法永居权的都是国际生,即使他们在美国读高中。

 有趣的是加州伯克利,“虽说在美国以外国家读书的美国身份持有者并不是国际生,但他们会与国际生一起竞争”。

UCB:You are an international applicant if a visa is required to reside and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U.S. citizen, permanent resident, refugee or asylee who currently lives and studies outside the U.S. is considered a domestic applicant with foreign credentials.

如果你需要签证才能在美国居住或学习,那么你就是国际生。现在在美国之外的国家居住或学习的美国公民,美国永久居民或难民虽说是美国申请者,但是是持有外国高中毕业证的学生,所以还是按照国际生标准看待他们。

部分学校同时也明确表示,虽然我们会分国际生和本土学生,但我们并没有限定任何一种申请方式的名额,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

Harvard:We have no quotas of any kind for admission, all applications are evaluated by the same criteria, and financial aid is equally available to all students regardless of citizenship.

我们对任何一种申请形式都没有特定名额限制,所有申请都是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评估;助学金也对所有学生平等开放,不论国籍。

虽然大部分都认定A和D属于国际生,也有学校明确表示我们会根据学生毕业的高中来审核哦,比如芝加哥,斯坦福,康奈尔。

这几所学校几乎等于明确表态,我们对美高读书的中国学生会按照美国学生的标准来看,他们的竞争对手是自己学校的同学和其他美高学生;而相应的中国学生也会跟自己同校的学生和其他大陆学生进行对比。

其他学校虽然并没有这样说,但是对美高学生的偏好也是心照不宣的。


  • -

最受哈佛大学喜欢的美国高中学校

Category : 行业资讯

很多到美国高中留学的同学都是奔着美国大学去的。高中去美国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被美国大学录取的几率。那么对于目标值哈佛大学的同学来说,选择哪所美国高中学校能够增加被录取的几率呢?小编为大家盘点了几所最受哈佛大学青睐的美国高中,一起来看看吧!

 最受哈佛大学青睐的美国高中学校:

波士顿拉丁学校(Boston Latin School)

成立时间:1635年

位置:波士顿,马萨诸塞州

年级设置:7-12

学校类型:公立男女合校

在校学生人数:2427

波士顿拉丁学校是美国现存最古老的公立高中,是哈佛的摇篮之一的金牌学校,更有传言称哈佛大学就是由波士顿拉丁学校的首届毕业生所创建。这所公立学校培养出了美国的五位开国之父,四位哈佛校长,四位麻州州长,以及大批社会精英。每年学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常春藤学校。高中去美国留学,不妨考虑一下这所优质公立高中~

安多弗菲利普斯中学(Phillips Academy in Andover)

成立时间:1778年

位置:安多华,马萨诸塞州

年级设置:9-12

学校类型:私立男女合校

在校学生人数:1138

安多弗菲利普斯中学是全美最著名的私立寄宿学校之一,也是哈佛摇篮之一。安多弗菲利普斯中学不仅在历史上与多位名人有过交集,现在的学生也是相当的优秀,在保证学业的同时,发展自己的课余爱好。申请进入哈佛的学生人数,多次位居全美高中院校的榜首,拥有着极高的声望。

史蒂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

成立时间:1952年

位置:纽约,纽约州

年级设置:9-12

学校类型:公立男女合校

在校学生人数:3278

史蒂文森高中是纽约市教育局的学校,以学术见长,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这两方面。曾经培养出了多名诺贝尔奖得主及各领域的知名人士。除此之外,学校许多校友都参加过闻名全美加的西屋科学奖的争夺,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校每年都会输送大量的人才进入常春藤大学,拥有着骄人的成绩。

格里诺贵族学校(Noble and Greenough School)

成立时间:1866年

位置:戴德姆,马萨诸塞州

年级设置:7-12

学校类型:私立男女合校

在校学生人数:613

格里诺贵族学校是一个教学严谨的学校,致力于不断激励学生激发自己最大的潜力。学校成立之初是一所为了哈佛大学招收男子的预备学校,逐渐发展成了男女合校。被Niche评为学术成绩最好的50所私立中学之一。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升入哈佛大学以及其他常春藤院校。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

成立时间:1781年

位置:埃克塞特,新罕布什尔州

年级设置:9-12

学校类型:私立男女合校

在校学生人数:1085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学是一所悠久历史的大学预备学院,其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进入哈佛大学,是哈佛摇篮之一。学校拥有严谨的高品质教学,是美国最优秀的寄宿学校。“椭圆桌课堂”更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会合作和互相帮助。

三一学校(Trinity School in New York City)

成立时间:1709年

位置:纽约,纽约州

年级设置:K-12

学校类型:私立男女合校

在校学生人数:999

三一学校又称为切尼特中学,是美国第五所最老的中学,每年大约有41%的毕业生进入常春藤盟校学习。学校被认为拥有全美国最好的课程,并多次被《华尔街日报》评为最好的美国高中学校之一。更是被誉为美国最好的走读高中。

  列克星敦高中(Lexington High School)

成立时间:1823年

位置:列克星敦,马萨诸塞州

年级设置:9-12

学校类型:公立男女合校

在校学生人数:2154

列克星敦高中曾被《新闻周刊》评为“美国最佳公立学校”榜单第19名;被Niche评为马萨诸塞州最佳公立学校第一名,最受大学青睐马萨诸塞州学校第二名。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成功进入哈佛大学,以及其他常春藤院校。

这些学校虽然类型不尽相同,有私立寄宿,也有公立学校。之所以他们都能够成功的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并且可以有众多的学生进入哈佛大学读书。最终原因是他们都拥有优秀的教学团队,舒适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也在其他方面都做的很到位,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 -

美高申请的新趋势解析

Category : 行业资讯

美高申请,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牛娃越来越多,再加上大量美初孩子也加入了竞争的行列;标化越来越高,学校的标化门槛被一再拉高;录取情况比往年更加惨烈,虽然每年都有牛娃,但今年高分被拒的例子比比皆是。

申请因素

标化不断走高的趋势下,美国高中如何在众多高分学生中进行选择呢?

学校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水平

2)学术能力

3)综合实力

4)独到之处

5)匹配程度

6)意愿态度

7)其他

转化成我们看得懂的衡量标准:

1)英语水平 = 托福+SSAT+面试+文书

2)学术能力 = SSAT+学校成绩

3)独到之处 = 特点(亮点)+特长

4)综合实力 = 从面试和文书中体现出来的思维+沟通+互动+写作+领导力+自我管理+各种其他能力

5)匹配程度 = 性格气质+为学校能做的贡献等

6)意愿态度 = 从和学校后期沟通体现出来的对这个学校真挚的热情和接受录取的可能性

解析和新趋势

1. 高标化变普遍

标化越来越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有了高标化,不见得申请就会成功;但是没有高标化,申请一定会受影响。

2. 学校成绩变得更重要

尤其是9年级上学期的成绩

学校GPA一直都很重要,但是17Fall美国高中变得更加重视学校成绩。

往年申请,如果因为学生去美国访校而错过了学校的期末考或者其学校较晚才能提供9年级上学期的成绩单,申请学生是可以相对晚一点提交9年级上学期的成绩,甚至有的学生是拿到了offer后才补交。

但是,17Fall的申请,大量的学校要求学生尽量在一月底之前提供9年级上学期的成绩,否则申请就算不完整,而学校要收到完整的申请材料后才会开始讨论申请者的情况。

因此,18Fall及以后申请的孩子要么提前去美国访校和面试,尽量能赶回来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要么提前和学校沟通好补考问题,尽量在一月底给出成绩单。

3. 特点和特长

需要有特色、专注和极致

申请人数不断飙升,没有个人的特色,怎能让招生官记住呢?

特点和特长可以重合,但也不一定是一回事。

2014年进入Andover的王同学并没有什么过人的特长,但是他爱读书、爱思考,尤其对哲学和天文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特点就是广泛阅读、思考深入,在面试中和招生官侃侃而谈,哲学话题信手拈来,从学校的校训谈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毫不费力就让招生官在数百个申请者中记住了这个对哲学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的男孩。

特点和特长,可以是独一无二的,这样能让招生官非常迅速地记住你;但也可以是非常普通的,但是你需要把它做到极致。

无论是特点、还是特长,都要遵守这几条原则:

1)坚持

如果你在申请前两个月才开始一项特长活动,招生官会认为那是急功近利甚至是造假行为。

2)证据!证据!证据!

号称有体育特长,但没有参加过比赛,没有取得过任何名次,也没有任何视频材料,如何让招生官相信你有能力加入他们校队并为学校争光?

号称热爱音乐且有音乐特长,但没参加过比赛和演出,在面试中谈音乐时眼神里完全没有激情,如何让招生官相信你的热情和特长?

号称热心公益,但没有任何凭证能证明你真的有做过公益,或东拼西凑出一堆照片生硬地展示了你孤儿院一日游的经历,如何让招生官相信你的善良?

最完美的状态是孩子顺应内心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坚持记录整个过程,保存好视频、照片、证书和其他证据。正如去年火遍美高圈的做饭男孩,他有个独特的爱好 — 做饭,并记录了整个过程,把自己做的饭菜拍下来,坚持写日记。在申请中展示了这个独特的爱好和自己多年的记录,立马让招生官印象深刻。

3)做到极致

如果你的兴趣爱好是常规项目,例如弹钢琴、模联等,也没关系。发自内心的兴趣爱好,只要你能做到极致,一样让招生官青睐。

4. 综合实力

面试和文书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近几年面试变得越来越重要。

面试和文书除了考察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外,还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去判断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辨、互动、沟通、写作、阅读、自我管理等方面。

中国家长经历了这样的认知变化,最开始认为标化最重要,一门心思搞标化;这两年意识到面试很重要,终于把一部分精力投向了面试辅导。可是,简单的面试辅导和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综合能力欠缺的问题,包装面子却不管里子的做法注定了也要失败。

5. 匹配度

一方面,学校会偏好特定性格气质的学生,和学校的整体风格匹配。所以在择校时,除了要看学校是否匹配自己外,还要看自己是否和学校匹配,在面试和后期的沟通中也要重点强调。比方,Coco被一个排名前15的学校录取了,而招生官录取Coco除了因为她整体非常优秀外,最重要的是因为Coco极强的社交能力,该学校偏好“性格好、能迅速结交朋友”的学生。

那么问题来,为了进名校,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某些性格和气质吗?一些基本的性格和气质是所有学校都会强调的,例如自信。但如果一个孩子本来的性格是比较内向的,没有必要为了进偏好外向型孩子的学校而刻意去改变性格,何不选择和自己更匹配的学校?

这里必须要说说保底校的选择。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保底校也不再安全。如果你的标化特别高,你用一个排名比较靠后的学校来做保底,这个学校也有可能不发offer,因为他们知道你把他们当做保底校。所以在选择保底校的时候,更需要顾问、家长和学生仔细分析学校的情况,千万别只看排名来选择保底校,认为排名靠后的学校一定会录取你,而是要综合考虑地域因素、学校以往的录取分数等,即便是保底也要匹配。

另一方面,学校每年的招生侧重点都会和当年的需求或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挂钩,而如果你的特长刚好能够弥补学校的空缺,并符合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的话,那么你被录取的概率就会变大。例如,Lucy被一个排名前20的学校录取了,当然她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但是最打动招生官的还要数Lucy的游泳特长和数学能力,这个学校当年刚好要扩招游泳队,而且在未来几年要加强理科方面的建设,因此Lucy毫无悬念地进入了这个学校。

6. 意愿和态度

建议各位家长和学生,提早和学校建立联系,无论是通过提前去访校,还是参加在国内的招生见面会。让招生官尽早知道你,然后一直保持联系。

面试结束、申请材料提交后,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了,恰恰相反,这才完成了申高的其中一个步骤而已。和学校的前期和后续的沟通,在申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这些沟通代表的是你对学校的热爱和重视。这个态度的传递是至关重要的。

分析那么多,就是希望家长能尽早开始准备:

1)托福+SSAT

2)学校成绩

3)面试和表达能力

4)综合实力:思维、阅读、沟通、眼见等

5)特点+特长:一定要注重记录

6)尽早和学校建立联系


  • -

240所美国高校数据 申请时应该聚焦专业还是学校

Category : 行业资讯

出国留学面临最大的选择就是选校和选专业了,挥之不去的名校情结让人很容易先考虑选校的事情,能进名校甚至挑个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也有人愿意。

有人认为,选校比选专业更为重要。因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发生变化,大学不应该再是完全传授知识的地方,而是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所以,选择一个大学实质是选择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专业的选择可能不是那么重要,除非学生立志献身某一个学术领域、某一个学科方向。

这个观点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如果你只是为了接受通识教育的熏陶,专业对于你好像不那么重要,如果考虑未来发展,这个观点可能就不成立了。

《The Economist》做过一个关于美国大学选择与回报的调查研究。大数据表明:从未来的收入水平看,“学什么专业”,比“在哪里学”更重要。

图表横向坐标:学校录取率。越往右边,是录取率越高的学校,简单来说,就是比较差的学校。越往左边,是录取低的学校,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优秀的学校。

图表纵向坐标:投资回报率。越往上,投资回报率越高。

蓝点:艺术/人文学科等相关专业

红点:工科/计算机/数学等相关专业

取样:美国240所高校

每个小点:都代表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其不同的教育投资回报率。

发现

工科/计算机/数学等相关专业:好学校出生的学生,和相对较差学校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基本平行在一条线上。

文科专业:好学校和差学校出来,他们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如果从薪资考虑,重要的不是你去名牌大学,而是你去学习什么样的专业。去好大学当然值得投资,但是这个价值会过期的。你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你在哪里学,要更重要。本文从专业选择方面,给大家一些建议。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商业/管理,工程和数学/电脑科技专业(其他专业依次为社会科学、生命科学、艺术类、英语、健康、人文、教育和农学)是留美国际学生选择最多的3个专业,一半以上的国际学生都会选择这3个专业之中的一个。 在过去的4年中,英语项目受欢迎程度是所有专业中是最大的,增长达67%。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申请ESL项目作为正式入学前熟悉美国文化和语言的桥梁课程。读完ESL课程的学生在申请其他专业时相比而言会显的更加自信。艺术类专业同样也有一个大幅度提升,与上一年度相比提高了43%。数学/电脑科学和工程专业分别增长了50%和34%。

STEM(Science,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类专业依然成井喷状态。美国政府也颁布了许多政策来吸引这部分学生,比如签证放宽等。STEM领域学生可以延长自己的OPT达29个月之久,而且你足够优秀的话,这个时限还会更长。美国高尖行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可谓一箭双雕!

谈及地域对留学申请专业选择的影响,我们对比下来美留学生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领域在中国是最受欢迎的。工程(20%),数学/电脑科学(11%),生命科学(9%)在所有中国国际生中占40%。商业/管理同样是国内的专业峰值,占28%,而且近年来一直持续增长。商业类专业之中常选择的细分专业为金融、会计以及MBA。对于印度来说,毫无疑问,选择最多的同样是STEM领域专业,这一比例高达75%。在这个数据背后,工程占38%,但是商业类占比降低到了12%。

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

花时间来研究你感兴趣的课程

了解各个学院尽可能多的课程。这是一个最好的方式来了解你的潜在专业,甚至有时候你本不感兴趣的专业,通过对它的了解你会有新的看法。你可能已经知道你未来想做什么,但不要被限定在这个想法中,直到你真正做出决定前你都可以去追求其他的可能性,直到你真正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专业。很多人在一开始可能会很肯定以后会去追求一个经济学领域,但也许最终去了数学系。你不可缺少的就是好奇心,好奇每一个了解其他领域的机会。

咨询你的教授和高年级学生

最便捷的一种方式就是咨询你的教授,或者目标学校的高年级学生,你的老师会给你一些专业的经验和建议。同样你目标学校的学长会告诉你哪些东西是他们喜欢的,以及哪些方面是他们无法忍受的,对于学校专业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你可以在美国大学的官网或者一些社交网站上找到他们,尝试去问问他们最初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与一些教授交谈也是必须的,一些专业可能会从名称上对你进行迷惑,还有一些专业往往会有很多小的分支,这些都是你提前要弄清楚的。

选专业也不要忘记研究美国的地图

如果你有一个对未来发展的计划当然最好了,一些学生可能认为城市地理位置只有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更重要,其实不然,当你在选定一个专业的时候,你也应当和你未来想要生活的城市结合起来,你要弄清楚在你毕业以后哪个城市更需要你这个学科的人才,是大城市还是小村镇?其实很多国际生之所以出国留学就是为了一个高薪的工作和好的地位,可是这些工作和机会往往都存在于大城市中。选专业也是人生的一次重生的机会,希望大家可以在这样的人生大事上事先做好相应的准备,选择专业的时候考虑全面,认真考虑一下自己未来理想的生活,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并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的话才会更有可能选择自己最理想的工作。


  • -

16件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情

Category : 行业资讯

学习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重要的,家长们一定要努力为孩子制造机会来体验这16件事,有这些经历的孩子更能健康成长。

一、有一个可以被接纳的环境

从心理需求角度来说,安全感的满足与归属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

有一个被接纳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欢迎的,被接纳的、被认可的,这样就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有归属感。

而这个环境中,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环境的接纳,其次,才是外界集体的接纳。

 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

为什么是非学校群体?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个别学校的评价标准可能比较单一。而非学校群体的评价标准往往有所区别,假设一个孩子的成绩并不出色,但他的团队合作能力非常强,那孩子在这个群体里会得到认可。

拥有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也可以避免让孩子在单一评价环境里长大,孩子需要知道,自己闪光的地方和与众不同的特点。

  三、有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

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孩子的秘密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很清楚父母的期待值,因而很多话不愿意说给父母听。所以就需要有一个让孩子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说说他们的心里话,尤其是爸爸妈妈认为不好的地方。

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完成独立思考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这样的环境可能不是家庭的环境,因为孩子们很在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

 四、有自己的精神导师

孩子在6-12岁的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是10岁以后,他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引领者。能够陪伴孩子长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讨未来,探询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该如何做?能够给到孩子建议或提示。

这个导师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庭里的其他成员,也可以是专业人士。

  五、有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给到回应,也可以经常问孩子“为什么”,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他做某一种决定的原因,甚至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有不断探索自己的经历

我们这一生都在探寻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们会看到,幸福感强的人,不会去追求内心不渴望、但别人却强加于自己的东西。

现在社会中大部分人想要的,通常是这个社会想要我们去要的,而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让自己很迷茫,特别是青春期之后的孩子,会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迷失,而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那对于父母来说,要怎么做呢?

最好的一个方式是问为什么,通过不断的提问与思考,去满足孩子不断探索自己的需求。最大的幸福来自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

  七、有完成阅读“厚”书的经历

关于“阅读”,孩子从小积累,到了五、六年级,特别是六年级以上的的时候,他们需要有这样一种阅读经历,自己要完成对一本“厚”书的阅读。

一是标志着他的阅读能力已经达到可以整整阅读完一本大部头的书;二是标志着他的大脑体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更好的有效的学习,即可以静下来学习;三是他可以把阅读变成一个长时间的工作了。

因此,让孩子有长周期的阅读经历,对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

 八、有制定目标、计划并实现的经历

从孩子9岁左右开始,孩子们需要有这个经历,自己制定目标或计划,并且去实现它。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制定目标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他们会去制定各种方法,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快乐。

完成目标计划的过程,也可以让父母观察到孩子的状态:他是否了解自己,从而能更有效的帮助他的成长。

  九、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人需要与自然界有着最亲密的关系,然而现在的生活对人们与自然接触的束缚却更多了。

接触大自然是特别重要的,这种亲密接触带给孩子的有两点:一是感知,感知大自然的生长与变换;二是责任,包括对动物和植物的责任,孩子需要知道,人类,是需要对大自然负责任的。

  十、有一项喜欢、坚持的体育项目

体育和艺术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是人情绪的发泄方式之一。体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学习类话题,会增进亲子沟通,因此可以说,体育就是快乐的源泉,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件事包含了两层含义:

孩子需要有喜欢看的体育项目,不一定他能做

世界上有一项东西,让你不花钱又心情特别愉悦的,就是体育。

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锦标赛,甚至其他各项赛事……在观看比赛的时候,都会让你热血沸腾,体会到精神上的愉悦,对生活更加有期盼。

但是这样的一些喜欢,都是从小的时候就培养的,这个是要从家庭里爸爸妈妈要去做的。

孩子需要有一项坚持的体育项目

坚持,是最能体现体育精神的。而一种坚持下来的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社交,体育可以让你交到非常多的兴趣相同的朋友,大家可以在一起玩耍,也会因此扩展孩子的社交面。

所以,让孩子拥有喜欢或坚持的体育项目,应该是在孩子6-12岁时就去挖掘的。

  十一、有定期参与的活动

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帮助每个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对于孩子来说,每年定期参与一些的活动,就会变成每个家庭的文化,例如旅行、活动、比赛……这对于家庭来说特别重要。

为什么在小学阶段这么重要?

因为孩子过完小学的6年就到了青春期,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小的时候和他们有一些非学习的话题、非学习类的定期参与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很好的度过在青春期期间和父母们胶着状态。因此,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成为家庭的文化,孩子也会知道生活中不仅仅有学习。

  十二、有自己的收藏爱好

不管是收藏火柴皮、邮票、游戏卡、商标、芭比娃娃……收藏,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爱好,建构自己的世界。

有自己的收藏,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我喜欢什么,在不断收集的过程中,也会建立孩子的目标感;当把自己的收藏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也会让孩子有成就感;

收藏还可以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创造新鲜的话题,这些是孩子在6-12岁时需要有的,教给孩子、渗透给孩子该如何生活。

  十三、有动手制作的经历

孩子动手制作一个东西,锻炼的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完成一个自己的作品,能够独立参与这样一个过程,这对于他成就感的满足是非常有价值的。

  十四、有接触社会的经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人,他们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他们要在社会中认识自己,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会有自己的总结自己的感受。

中国孩子只有一个身份,学生。孩子应该是社会人,然而我们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了。当他们真正踏入社会的时候会紧张,会不知道怎么办。

孩子们需要真正体验向陌生人求助、问路、自己做预算、自己学习乘坐当地的公共交通,当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十五、有失败的经历

通过某些事件,让孩子面对失败,或者说让孩子有失败的感受,这样会让孩子对自我认知有反思。

有很多父母比孩子更接受不了失败,有时孩子面对失败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但父母非常在意,经常最后逃掉的都是爸爸妈妈,这样的一种逃避,是孩子成长最大的障碍。

  十六、有拒绝或被拒绝的经历

发现,父母特别害怕拒绝孩子,父母们会觉得:我怎么能拒绝他呢?我要让他自由的成长,拒绝他,孩子会不会觉得我不爱他?

当孩子没有被拒绝的经历,他的人生是非常脆弱的。其实,是父母接受不了对孩子说“不”,当说“不”的时候,父母是非常难受的,所以他拒绝对孩子说“拒绝”。

如果孩子没有过被拒绝的经历,当他以后逐渐离家庭的保护越来越远,他面对被拒绝时怎么办?

另外,孩子也需要有体会说“不”的经历,如果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机会说“不”,他也没有尊重自己的权利,有机会说不,勇敢的表达出来,说不的过程,逐渐体现自己价值的过程。

学习很重要,但却不是唯一重要的,家长们一定要努力为孩子制造机会来体验这16件事,有这些经历的孩子更能健康成长。